这就是为什么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用的时间比预期要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汽车中,人类预先配备了一个视觉系统(眼睛),它与人类所知的最高端计算机(大脑)相连接。整个过程是如此天衣无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考虑过他们一旦上路可能会面临什么挑战。但是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考虑这一点,甚至更多。它需要有能力去应对纽约最冷、雪最多的日子,就像它能够在亚利桑那州明亮、刺眼的阳光下行驶一样。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像人类驾驶员一样礼貌待人,从而可以与行人和人类驾驶的车辆进行交流以表明自己的意图。它们需要应对变化多端的路况(泥泞、结冰、破裂的路面等),甚至可能需要确定什么时候驾驶会很危险从而不能继续进行。它们还需要能够做出即时的判断。例如,是一块垃圾被吹过马路还是一个小孩在过马路。车辆需要像人类所做的那样去观察、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对所有这些因素进行实验,会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在准备投入使用时拥有巨大的优势。测试已经在许多地方进行,包括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的美国移动出行中心(American Center for Mobility),他们拥有一个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自信地出行,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些车辆搭载自己的首位乘客之前早已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全方位完善。吸引消费者消费者的态度往往被认为是无人驾驶汽车部署的主要障碍,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局面已经改变了。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是一家面向汽车工程师的全球性机构,他们对近1400名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消费者进行了采访 。结果令人大开眼界:82%的消费者在试乘前对无人驾驶汽车“充满热情”。在体验这项技术后,近10%的消费者甚至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超过四分之三的参与者(76%)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体验与传统汽车相似或优于传统汽车。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37%)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会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准备明天就放弃他们现有的汽车,但这标志着人们对移动出行的看法正在不断改变。这也表明,随着消费者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汽车,他们对技术的态度只会有所改善。使城市智能化未来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的实现涉及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实现目标要面临一些挑战。无人驾驶汽车同时需要车辆对车辆(V2V)技术和车辆对基础设施(V2I)技术,而这两项技术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第二个是需要无处不在的连接——5G、Wi-Fi、专用短程通信(DSRC)或其他一些方法——以及大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需要被安装在路灯、交通信号灯、停车标志等位置。一家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为了使汽车能更好地在城市中行驶,已经部署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